为何中国在贸易战上要“韬光养晦”?
中美贸易战僵局近期有所缓解,美国财长努钦表示将访华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而中国也表示除了欢迎的态度。暂缓紧张局势,利用双方冷静思考,达成一致协议。
美国CNBC的专栏作家Bryan Borzykowski最近撰文指出,中国在贸易战上需要慎之又慎,若贸易战真的打响,中国巨额的不良债务问题将面临崩盘风险。
中美贸易中若真打响,必会令两国经济前景承压。尽管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内生性(扩大内需),但是中国每年的出口规模依然非常庞大。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17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值15.33万亿元,总贸易顺差2.87万亿元。其中,中国对美出口2.91万亿元(占中国总出口的20%),自美进口1.04万亿元,对美贸易顺差1.87万亿元(占中国总贸易顺差65%)。
IMF此前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在2018年将达到6.6%,但是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那么中国的GDP将下滑0.5%,并且,若全球贸易战的进一步恶化,中国的GDP增速将进一步下滑。
不过,目前中国经济更加依赖内需,因而贸易战对中国经济负面程度并不会很大。特朗普对中国的1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威胁若真的实施,受影响的商品也不足中国2017年出口总额的7%,占GDP比重不足2%。
虽然贸易战对中国GDP拖累并不明显,但是,在贸易战背景下,中国需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影子银行体系内的巨额不良债务。
近十年来,中国的债务/GDP比率已经从160%上涨至300%多。
十年前,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中国大兴基建,中国的银行部门和影子银行部门大量向基建项目放贷,而其中有很多的不良债务,很多企业是无法偿债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赖小民曾指出,中国的不良贷款总量到2020年将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的历史新高。
中国2008年-2011年期间的GDP增长达到两位数水平,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GDP是靠债务拉动的。多伦多的罗特曼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Peter Pauly称,中国的基建飞速发展,推动GDP增长,但另一方面,通过债务来进行的投资是在非常不发达的金融体系下进行的,对杠杆的缺乏控制,使得债务疯狂扩张。当这些不良债务无法偿还时,银行就会大量亏损。
影子银行通过各种非常规金融工具为存在风险的基础建设行业提供融资。另外,传统的银行机构也将自身的不良贷款出售给这些影子银行,这些影子银行再将这些不良贷款包装成各种金融产品卖出普通投资者,这些不良贷款最终又回到银行体系内。
Peter Pauly指出,中国的不良贷款比人们所想的还要糟糕。一旦“影子银行”体系内的不良债务违约爆发,将会引发连锁危机。影子银行体系不良债务比美国住房抵押次级贷款还要危险。
Brandes Investment Partners的董事Louis Lau表示,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债务堪比希腊、西班牙债务危机。
由于“影子银行”在银行监管体系之外游走,这些不良债务并不在监管者的监察范围之内,其隐蔽,因而处理起来难度大。
中国官方多次就金融部门的过高债务发出警告(尤其是影子银行),并正在实施“去杠杆化”措施,控制债务增长势头。去年11月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旨在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稳定和安全。
Louis Lau称:“在针对银行的一系列措施推出之后,目前而言,中国整个银行体系大体是安全的。”
不过,在贸易战的背景之下,去杠杆的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若贸易战恶化,那么对中国经济的拖累将会更明显,中国届时在去杠杆化的问题上会面临更大挑战。
上周,中国央行意外宣布下调部门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为应对贸易战冲击,中国可能会放缓去杠杆进程。
当前,中国在贸易战问题上需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