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人民币看中国的“痛苦值”
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骤然从6.4贬到6.8引起了轩然大波,而随着人民币加速下跌(离岸人民币骤跌至一年最低点),股票,大宗商品,新兴市场也一夕之间大幅下跌,这都直接说明了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以及信贷紧缩的现况。
以下几点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比如国库存款利率大幅下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呼吁增加信贷供应,大幅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指南,鼓励银行增加贷款供应,购买高收益债券,避免出现债券违约现象等
中国的经济放缓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全球经济恐慌的情绪当中,更何况还有自六月中旬以来愈演愈烈贸易战。
从历史来看,美元走强势必会给大宗商品带来重创,人民币贬值很有可能会直接引发全球“反通胀行动”。这种情况下,全球固定收益、股票以及新兴市场资产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而跨资产对人民币的走势的影响也是深远的。QuANT Insight通过研究15个主要跨资产市场发现,“金属和农业”,“通胀预期”,“全球经济增长”,都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跨资产行业在全球范围表现也越来越糟糕,如:
亚洲货币持续下跌,仅过去一个月亚洲美元指数ADXY就下跌4.2%;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公司MSCI除日本外亚股指数仅上个月下跌9%;彭博工业金属指数上个月下跌17.1%;上海物业指数上月下跌18.2%
2017年第四季度末以来,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下降了60个基点(从4.04降至3.44)
美国股市的周期性行业和防御性行业在过去两个月里也发生了重大逆转,周期性行业和防御性行业指数下跌了 7.5%
虽然随着中国金融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市场压力进一步加剧,中国央行也正积极地推出刺激和宽松措施。但从本质上讲,我们已经接近压力“痛苦值”。
再看央行下半年可能推出的 “高压”应对政策,短期内这可能对稳定大宗商品等领域很有作用,进而再次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这对大宗商品/通货膨胀/周期性行业是积极的,对全球防御性行业,避险资产等是消极的)
但长期下来,这些政策对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真正影响还未知,正如Ting Lu所说:
“尽管短期内它们可能稳定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但实际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因为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更多潜在问题。目前来看,即使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提供资金,银行仍不愿投资风险高收益好的债券,而市场也知道,强迫银行购买高收益债券对银行的发展和市场估值并不利。不过,如果银行日后不改变这种谨慎的作风,那未来形势可能更不好。预计今年下半年央行将出台更多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减轻经济增长的强劲阻力。”
如图,人民币贬值与全球反通胀情绪
过去一个半月,离岸人民币表现甚至比2015年8月人民币大幅贬值时还要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