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进入“新宽松时代”!老百姓应该买啥保值?
国务院7 月23日召开的常务会议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宽松时期”。这次会议释放的信号可归结为一点: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上(边际宽松),引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尤其是基建项目)和宽松的监管环境(影子银行信贷、企业债券融资),目的是为保经济增长(应对贸易战)。
之前热议的央妈和财爸之争现在也终于落锤定音,这次会议要求两机构要协调配合宏观调控,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政策转向
这次会议将会是中国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宏观政策的转折点。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去杠杆、控制金融风险”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个大前提下,今年对地方政府债务、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抓的比较紧,同时在PPP项目上也收紧了一些,所以,整个大财政政策是收紧的。“在货币信贷方面,今年比较明显的是紧信贷、宽货币。中国的货币和信贷的不一致,主要是因为影子信贷监管导致收紧银行表外业务,虽然银行贷款增速较快,但是整个信贷的增速是在放慢的。”
今年上半年,中国央行一直通过定向降准、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向市场提供合理流动性,上半年共实施三次定向降准。
上周,央妈和银保会联手向金融市场放水,这被外媒定义为“中国版QE”。 7月17日消息称,银保监会召集银行开会要求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带动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7月18日消息称,央行近日窗口指导具有一级交易商资质的银行,将额外给予MLF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
汪涛认为,到目前来说,上半年的紧信贷、宽货币、紧财政对于上半年来说是属于基本适中,但是从5月份以来,尤其是6月份就是比较紧了。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要更加宽松一点,大的信贷(影子信贷、债券市场以及银行贷款)增速也会有所回升;监管和财政对地方政府债务紧的力度预期有所调整。下半年,财政方面,基建投资应该会有所反弹。
市场反应
“新宽松时期”已经开始影响市场预期。
上周,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走贬幅度均超过1000点,快速贬值的趋势目前依然在延续。7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日调降298点至6.7891,中间价贬值至2017年7月11日以来最低。随着中间价的下调,离岸人民币在今日早间跌破了6.84,刷逾一年新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