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种药纳入抗癌药医保专项降价谈判,但谈判难度较大
本文转载自:腾讯新闻一线,作者: 丁山
在政府部门推动下,中国部分抗癌药降价工作加速。
8月17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消息称,经过评审和遴选投票并征求企业谈判意愿,“确认12家企业的18个品种(药物)纳入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范围”。
这是2018年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的主要内容。国家医保局表示,新一轮谈判将在9月底前结束。
通过医保谈判,医保经办机构将与企业协商确定相关药品的合理价格,并纳入医保目录。判断的目的在于有效平衡患者临床需求、企业合理利润和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
2018年医保谈判的18种药品主要用于治疗肾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慢性髓性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直肠癌等病症。
国家医保局医保局牵头人熊先军说,18种药品中包括16种进口药及2种国产创新药。《中国证券报》表示,由于这些药品大部分处于专利保护期内,预计谈判难度较大。
此前,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新华社,“在抗癌药方面,目前绝大多数临床常用、疗效确切的药品都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其中,2017年的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纳入了“15个疗效确切但价格较为昂贵癌症治疗药品,如赫赛汀、美罗华、万珂等”。
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这些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后,平均价格降幅接近6成。
事实上,2017年谈判的名单共拟定了44种药品,其中36种谈判成功,纳入医保乙类目录的范围。《人民日报》说,这些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
当时主管部门下发的通知中,要求各地社会保险主管部门“不得将有关药品调出目录,也不得调整限定支付范围”。
一些此前已经纳入医保目录的抗癌药品价格在2018年抗癌药税后政策调整后,继续降低了价格。
国家医保局表示,该局已于8月份发文下调了14种前期医保谈判抗癌药的支付标准和采购价格。这些药物中,有12种于2017年谈判中进入目录,有2种于2015年进入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