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稳汇率大招:重启逆周期因子
上周五(8月24日)19时07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消息称,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
公告称,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基于自身对市场情况的判断,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截至发稿时,绝大多数中间价报价行已经对“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预计未来“逆周期因子”会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消息公布后,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双双大涨。离岸人民币暴涨900点,升破6.8整数关口。在岸人民币暴涨673点,接近6.80关口
在央行发布公告之前,数位知情人士对彭博表示,中国央行周五下午致电部分中间价报价商银行,提示可以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重新启用逆周期因子。知情人士并称,他们所在的报价行计划于周一重启逆周期因子。
8月27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日调升202点至6.8508。
在祭出逆周期因子大招之前,央行早已动作频频,干预人民币汇率。最早是8月3日的一份央行公告,暗示央行将开启稳汇率的一系列操作。
8月3日,中国央行宣布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外汇市场监测,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8月6日上午,中国央行召集14家人民币中间价报价银行会谈,央行要求,与会银行应该和央行一起出力来防范羊群效应和顺周期行为,对顺周期行为不要推波助澜。
8月16日,中国央行上海总部宣布,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简称FTU)的三个净流出公式暂不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同时不得影响实体经济真实的跨境资金收付需求。此举意在收紧人民币离岸流动性。
央行稳汇率大招“逆周期因子”
2017年5月26日,中国央行在人民币中间价引入所谓的逆周期因子(这也是央行第一次引入逆周期因子),以应对人民币贬值压力沉重时市场一边倒的“羊群效应”。官方认为,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缓解了市场的顺周期行为,稳定了市场预期。
引入逆周期因子: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基于市场化原则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引入逆周期因子的效果:2017年5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反弹,直到今年年初,逐渐取消了使用这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