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和比特币的七大误区
十年来,区块链和比特币一直相辅相成,共荣共生,开创了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新技术时代。可以说,区块链造就了比特币,比特币也成就了区块链。
但这十年来,外界对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误解从未间断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选出最典型的7个认知误区,为你解答——
误区1:区块链=炒比特币
这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对区块链的第一大误区!
2017年比特币的爆炸式繁荣,让投资者们看到了这样一片新兴的蓝海,纷纷进场捞金。这也造成了大家对区块链的第一印象——区块链,仅仅只是炒币投机。
但是,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应用场景,就像支付宝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产物一样。现在在数字货币的市场上交易的不仅仅只有比特币还有以太坊,以及其他的数字货币,就跟传统证券市场的股票一样。
除此之外,BATJ等各种国内外互联网巨头都致力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研究,目前已落地了产品溯源、电子存证、公益等方面,也让社会逐渐开始发现区块链所带来的利好。
误区2:区块链上的数据是绝对安全的
这也是一个最常见的误区。很多人包括一些浸淫了币圈许久的币民,都认为区块链中的数据是通过加密方式进行存储的,是“绝对安全的”,所以可以将银行账户、一些重要的密码等等存储到区块链上。
但事实却是,“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在公链中,区块链中存储的数据对于每一个节点或者个人都是公开可见的,这意味着,只要在这条链上,任何人都可以查看链上存储的数据!
区块链所说的“数据安全”,只是表示“数据是无法被篡改的”,任何人没有修改数据的权利,仅此而已。因此区块链上也并不适合存储个人的敏感信息。
误区3:区块链适合存储大量数据
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意味着区块链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有着区块链的完整副本。如果把区块链用来存储例如视频这种大型文件的话,那么节点处理起来将非常困难,从而导致效率低下。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会将大型的数据文件存储在别的地方,然后再将数据的地址存储在区块链上。
误区4:智能合约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现实合约
实际上,智能合约跟现实世界的合约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智能合约是可以存储在区块链上,已经编写完成并可以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智能合约是用编程语言编写的,比如以太坊是用的Solidity,通过以太坊虚拟机这个代码运行环境,智能合约能够在以太坊的区块链上运行,实现功能扩展。
而被称为加密货币1.0的比特币比较单纯,没有智能合约这个概念,自然也没有办法在比特币的链上创建智能合约,也开发不了DAPP应用。
因此,智能合约是可以依照预设条件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但只限于在区块链之内,同时预设的条件亦必须为区块链技术所能验证的。
误区5:比特币跟硬币的性质是一样的
比特币是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系统的Token,在现实世界中它并不存在实体。在区块链世界里,它仅仅作为交易记录而存在。
简而言之,硬币只有一种效用——作为一种简单的价值储存手段。而Token可以存储复杂的值,如属性、效用、收入和可替代性,性质其实并不一样。
如果你想要购买、发送和接收比特币,与比特币区块链产生交互,那么你只需要一个比特币钱包,这个钱包只是一个地址、一个密钥,产生交互的比特币则是一条有效的交易记录,允许节点进行验证。
就比如一个矿工进行算力挖矿,获得了12.5个比特币的奖励,这12.5个比特币唯一的有效记录是转入了矿工的钱包里,并不会有实体呈现。
误区6:比特币成不了主流货币,是因为政府
比特币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其固有的可扩展性问题。
在中本聪的设计里,比特币区块链上出一个块需要大约10分钟,并且每个区块的大小限制在1MB以内,这就造成了比特币这条链目前每秒只能处理7次交易!这使得比特币非常适用于转账汇款这种不需要立即进行交易确认的用途。
而作为加密货币2.0的以太坊,目前也只能达到20次/秒的TPS。相比之下,2017年双11支付宝最高完成每秒处理25.6万笔交易,visa和paypal的处理速度也远超比特币和以太坊。
因此,比特币目前无法成为主流货币的主因,并不是因为政府、监管和法规的限制,而是其固有的可扩展性问题,让它无法真正在普罗大众之间实现实时、方便的交易和流通。
误区7:区块链可以应用于全行业
区块链技术,有人理解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有人把他看作是互联网发展的迭代。无论怎么说,这是技术发展的大进步,凝聚在这技术上的价值也有待探索。
虽然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新进步,但也不是所有行业都需要区块链。短期来看区块链并不能用于全部的生活领域。现在做一个区块链的项目成本并不低,而这方面的人才,又相当稀缺,市场经济下,他们只会往收益更好的项目走。
而中国特色的“无币区块链”,也会逐渐被BATJ这种巨头所垄断,小型区块链企业想落地应用将会变得愈加困难。
人类发明了技术,技术也会回馈于人类。有很多理由认为,区块链将越来越成为许多行业中使用的重要基础架构,远远超出加密货币和金融服务领域。
区块链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信任问题,是否能完全“去中心化”也是一个问号,但在不断的被误解中,在不断的认知推进中,区块链在变得越来越圆滑,也越来越适应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