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新选择:降息——能挽救股市吗?
上周,美联储官员释放出了暂缓加息的信号,显示了其内部的对于加息的分歧。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11月20日表示:“我认为我们应该停下来看看经济如何继续发展”。他强调,没有看到美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所以不需要先发制人地提高利率。
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上周称,利率正接近“中性”水平,未来将依据经济数据来决定是否进一步加息。拥有今年政策投票权的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做出了同样判断,他称短期利率水平距离中性水平“不太远了”。就连鲍威尔也在上周表示,一些事件“令人担忧”,暗示“三大挑战”( 全球需求放缓、财政刺激消退以及加息对经济的滞后影响)将可能使得2019年暂停加息。
美联储内部的意见分歧是一方面,在美国股市大跌以及对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许多金融市场的专业人士也在高声呼吁暂停加息。
MacroTourist财经网站的专栏作者Kevin Muir最近撰文称,我们大家都认为美联储在12月份会继续加息,假设我们的猜测是对的,美联储真的在12月又加息一次,那么接下来,美联储会怎么做?
现在该讨论的是,美联储何时开始降息,现在讨论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可笑,但要知道,美国经济正在放缓的速度要超过美联储的预期。美联储有可能在12月份之后,调转方向,重新开启降息步伐。
那么,美联储降息对股市的影响又会如何呢?我们可从历史中探寻答案。
我们先来看一下美联储上一次的“加息降息周期”(2007年金融危机前后):2004年中至2006年中,美联储持续两年加息周期;07年危机爆发后,为挽救经济,美联储进行了一年多的降息周期,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历史低位。
美联储货币宽松后真能拯救股市吗?NO。事实证明,在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开启降息步伐,但是这并未给股市带来提振。
如下标普500表现(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大门后,标普500回报率一开始短暂上扬,但不到一个月后,回报率就开始斜坡下滑,此后一年都是在“走下坡路”。
我们再来看上上次“加息-降息周期”(21世纪初互联网DotCom泡沫前后):98年LTCM危机后,格林斯潘在一年内持续加息6次;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从2001年初,美联储进行了近一年的降息周期。
无独有偶,这一次降息周期也未给美国股市带来福音。如下标普500表现(2001年1月至12月)
再把时间往前推,我们再看看美联储在LTCM危机爆发后的“加息-降息周期”:96年-98年,美联储只加息了一次,到98年LTCM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降息三次。降息幅度较小,周期短。
而对于这次降息,股市反应却非常积极,如下标普500回报率(1998年10月-1999年9月)
继续把时间往前推,回到1994-1995年时期。如下图:1994年连续多次快步伐加息,1995年三次慢步伐降息。
这段降息时间内,美股的表现更好,如下标普500表现(1995年7月-1996年6月):
接着时间向前推,1988-1989年美联储加息-降息周期,如下:此前1998年加息过于激进,因而美联储在1989年开始降息直到1990年末。
对于这次降息,美国股市表现一般,振幅比较大,不过仍是录的一年正回报率,如下标普500(1989年6月-1990年5月):
时间回到1987年美股大崩盘,著名的1987黑色星期一,让美联储的政策立即调头,1987美股崩盘前,美联储还在加息,崩盘发生后,美联储立即转向降息。
对于这一次降息,股市最初仍在下跌,不过一个月后就做出了积极反应,如下标普500(1987年11月-1988年10月),最初跌去10%,随后上扬,录的25%一年回报率。
继续回看1984年,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爆发,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开始先是加息,不过在1984年9月份时被迫调头,转为降息,且这一轮降息周期持续了近两年,降幅也很大。
对于这次降息,美股表现也不错,如下标普500(1984年9月-1985年8月):
我们可以从美联储的降息的历史中汲取什么经验吗?有一点是确定的:美联储降息并非灵丹妙药,并非每次降息都能给股市带来提振。07年金融危机和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这两次的降息验证了这一点,对于股市而言,这两轮的降息周期都来的太晚了。
还有一点是,即便降息能给股市带来利好,但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发酵,才会在股市中反映出来。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最初开始降息时,股市并不会立即反弹,而是过一个月左右后,才开始反弹走升。
另外,我们还可中历史中了解到,美联储在制定政策时,基于的经济数据往往是几个月前的数据,这就会造成美联储政策并不能及时适用市场,而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政策反应迟钝。而当他们意识到利率提升得过高、加息过于激进时,往往已经触发的危机,已经迟了。
07年危机后的十年降息周期(货币大放水),已经让金融市场充满了投机泡沫,而现在,美联储对于降息或加息的选择,也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考验决策者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