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狙击英镑深度调查
1992年9月16日星期三,这一天注定将载入金融史册,也注定成为了英国金融市场最为黑暗的一天。在这一天,一个贫苦出身、勉强完成了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课程的匈牙利犹太移民击溃了大名鼎鼎的英格兰银行,做空英镑净赚10亿美元。
这个人就是乔治·索罗斯!
事实上,很多投资者或稍有一点金融背景的人都对这一事件耳熟能详。但如果深究索罗斯为什么能成功?这一事件的发生有何历史背景?为什么说类似的成功交易很难再被复制?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
今天FinanceWord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欧洲汇率机制
早在1979年,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就创建了欧洲汇率机制ERM(The Europe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这一机制旨在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货币稳定,并仅允许各国之间的汇率维持在一定的交易区间内。这一做法看似能够稳定欧洲的经济贸易,但却也成为了一种约束和枷锁。
事实证明,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存在差异,想要维持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不符合金融市场客观规律。长期来看,一些国家出现违约只是时间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必然事件。一些洞察时局的投资者机敏地发现了这一漏洞,并准备全力一击。
市场前兆
第一个崩溃的是意大利。当时德国和意大利曾联合干预汇市,耗资数十亿无果后,里拉暴跌7%。这为欧洲汇率机制ERM的全面崩盘拉开了序幕。
下一个目标就是英国。彼时英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长低迷而通货膨胀高企的困难时期,而英镑兑德国马克在ERM里的挂钩汇价是3左右。鉴于英国脆弱的经济状态,很多投资者都认为,英镑的高汇率是无法维持的。
反观当时的德国,在1990年实现统一后,德国就开始上调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这一情况让英国非常被动,因为英国如果想将英镑的汇率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必须跟随德国上调利率。而基于英国当时的经济环境,上调利率无异于自杀。聪明的投资者都意识到,英镑必须要贬值!
1992.09.16——屠杀日
1992年9月16日,许多金融猎手都已经闻到了市场中弥漫的血腥味,他们集结在一起,准备给英镑致命的一击,而这场屠杀的带头大哥就是乔治·索罗斯。
讽刺的是,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工作人员当天还在不紧不慢地为早上8点开市做着准备,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攻击目标。
实际上,在当日的亚洲市场中,很多敏锐的投资者就已经感受到了即将发生的一切,市场不断出现英镑的大额卖单,而买主都是英格兰银行。
当欧洲开盘后,市场出现了更多大额卖单。当时大家都知道,英格兰银行将会是保卫英镑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英国财政部对时局却出现了重大误判,他们仅调拨了10亿英镑来应付这场战争。显然,英国人并没有从意大利里拉的崩盘中学到教训。
市场很快进入白热化状态。吉姆·特罗和他的交易团队作为代表英格兰银行保卫英镑的一方,很快就意识到他们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中,而自己手头的弹药根本就不够。特罗很快将这个消息告知了英格兰银行,他们用来干预市场的储备金很快就要用完了。而在干预无效的情况下,时任英格兰央行行长罗宾·彭伯顿立即致电财政部,建议上调英镑的利率——这是在干预无效下的唯一备选方案。
时任英国首相约翰·梅杰随后召开了紧急会议,与会人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英镑想继续保有欧洲汇率机制成员国的位置,就必须大幅上调利率。当日上午11时,英国宣布将利率从10%上调至12%。
当英国上调利率时,索罗斯感觉自己被上天眷顾了,他无法相信自己怎会如此幸运。此时,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已经大约积累了40亿的英镑空头,他继续敦促下属要“瞄准要害、一招致命”,紧接着他们开始疯狂地卖出英镑。索罗斯回忆道:“我们强烈地感到我们已经锁住了对手的命门,上调利率说明他们已经穷途末路了,这反而告诉我们应该乘胜追击,所以我们当时毫无顾忌,尽可能地卖出英镑”。
很快,全世界都明白了索罗斯的意图,英镑的价格没有因为加息而出现任何提振,下跌依然在继续。12%的利率水平对于英国来说完全就是一剂毒药,而且根本难以维持。市场好像都明白了这一点,所有货币市场的大型玩家似乎都参与了进来,他们都想击垮英镑。外汇市场沸腾了起来。
同时,英格兰银行仍然以每小时20亿英镑的代价干预着市场,继续成为捍卫英镑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此时市场中到处都是数千万英镑的卖单,空方势力没有任何偃旗息鼓的迹象。每个人都知道,按照这样的速度,英格兰银行的储备资金将很快用完。
由于事态恶化,以首相约翰·梅杰为首的英国高层再次召开了紧急会议,一部分人认为可以放弃英国欧洲汇率机制成员国的位置,而另一些人则强烈反对。反对派认为,也许他们还有最后一次机会,那就是继续上调利率。当日下午2点15分,英国将利率从12%上调至15%。
市场很快判断这样的加息行为实乃仓皇之举,并继续疯狂地抛售英镑。而作为保卫一方的特罗和其团队,已经买入了150亿英镑,也已经用尽了英格兰银行的所有储备。更令人郁闷的是,他们每一笔买入英镑的交易,都是赔钱的。
最终,英国政府妥协了,他们宣布放弃欧洲汇率机制成员国的低位,并取消了英镑与德国马克的挂钩机制,英格兰银行也将不再对英镑汇率进行干预。
此消息一经传出,英镑就像走入狼群里的小绵羊,惨遭肆无忌惮的蹂躏和吞噬。市场进入了自由落体状态,英镑兑美元从1.9下跌至1.6,英镑兑德国马克也从2.9下跌到2.4——过程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
此时,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几乎都在卖出英镑,而且卖出的金额都是数以亿计的,任何一张买单都将被市场瞬间吞没,英镑似乎已经被吸入了黑洞。
胜利者
现在到了空方“数钱”的时候了,国民西敏寺银行赚了1亿多美元,高盛赚了数千万美元,重要的是这些利润仅是一天赚到的。
而我们的主角——乔治·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当天盈利超过10亿美元。事实上,如果索罗斯不把原本40亿英镑的空头增加至100亿英镑,英格兰银行或许能成功挺过来。索罗斯的100亿英镑空头,再加上这种行为形成的巨大传染性和羊群效应,彻底击垮了英格兰银行150亿英镑的多头储备,从而成就了这样一场壮举,也奠定了乔治·索罗斯投机大师的地位。
总结
回头来看,汇率机制的错位和索罗斯本人非凡的洞察能力和果决的操作手法是其能够成功狙击英镑的决定性因素,而英国人的误判和市场上的众多机构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再看到一个国家的汇率与另一个国家稳定挂钩了(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的瑞郎黑天鹅事件),即使有也不会是特别稳固的关联状态。这些种种因素,都是导致索罗斯狙击英镑事件很难再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即使类似事件再次出现,一般的投资者也很难像索罗斯那样,洞察时机、一招制敌。
作为这个时代的投机大师,索罗斯仅用了短短16年,就将最初的区区400万美元的资本变成了10亿美元。索罗斯还提出了著名的反身性理论,是金融市场中名副其实的哲学家。更为难得的是,从1979年至今,索罗斯的慈善捐助已经超过了80亿美元。
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个时代的英雄——乔治·索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