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头来了!开盘暴涨246%,比茅台还珍贵?有券商提供3000万股融券,半小时吸金超262亿,后市如何走?
万众瞩目的芯片巨头中芯国际来了!
中芯国际今日登陆科创板,开盘报95元,上涨246%,成交金额超过46亿。而两市集合成交仅180亿元,在开盘之后五分钟之内,中芯国际成交金额达144亿元,半小时吸金超262亿,吸金效应显著。
国信证券发文称,中芯国际是比贵州茅台更珍贵的标的。但开盘价也远高于券商的预期。而就在所有股民都在关注中芯国际上市之际,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上海某大型券商为客户提供了3000万股中芯国际的融券服务。
那么,中芯国际后市又将如何演绎呢?
五分钟成交144亿,吸金效应明显
今天市场上最大的明星无疑就是中芯国际了。有人认为,他潜力无限;也有人质疑他将是下一个中石油。从开盘的情况来看,该股开盘价的确高于市场预期。而从前五分钟交易情况来看,吸金效应的确明显,在吸金能力方面,跟中石油有得一比。
国信证券认为,中芯国际比贵州茅台更珍贵。从可替代性来讲,中芯国际与贵州茅台一样不可替代、无法复制。同时,因为稀缺性导致中芯国际具有和贵州茅台同样的议价能力。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角度看,中芯国际的价值量超越贵州茅台。800年前就有茅台了,而我们奋斗到今天才有中芯国际的14nm先进制程。
开盘10分钟之后,该股走势逐渐平稳。分析人士认为,在80-90元这个区间,中芯国际的估值并未太多高估,市场处于理性状态。但由于后续几个交易日,该股涨跌幅仍无限制,因此成交可能仍会比较活跃。此外,由于市值较大,融资盘和融券都比较充分。有大型券商从业人士在盘前即称,为客户提供了3000万股中芯国际的融券服务。
开盘远超市场预期?
中芯国际肩负民族科技产业崛起希望。2019年14nmFinFET正式量产,先进制程节点带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同步崛起。公司突破FinFET工艺后,“N+1/N+2”先进工艺加速推进,在国内芯片设计及制造的庞大替代市场支持下,有望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与公司一同加速崛起。
中芯国际为国内晶圆制造龙头厂商,市占率全球第四,大陆第一。公司原有成熟工艺稳定量产能力,公司产品涵盖逻辑电路、MCU、射频、储存等多个领域均保持较好增长,为公司提供稳定业绩基础。14nm在上市后募资快速扩产,提升全球竞争力。
国信证券认为,A股的中芯国际属于绝对稀有资产,不能参考国际半导体代工厂估值,应该参考科创板半导体代工厂华润微的估值。相同资产在不同市场有不同价格,所以,科创板的中芯国际的估值超过龙头台积电也是有可能的。华润微的技术和规模都不及中芯国际,中芯国际的相对合理估值应该超过华润微,华润微7月15日收盘价对应PB为6.9倍,考虑本次超额募集之后PB只有2.11倍,对标华润微至少还有3倍以上的空间,对应股价83.3元人民币。此价格对应市值为6355亿元人民币=[19.38(科创板发行股份)+56.91(港股发行股份)=76.29亿股]*83.3元/股。港股股价:由于AH投资人趋同,AH股价也会趋同,港股股价将会向科创板股价看齐。
华创证券认为,中芯国际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28nm以上成熟制程,受益于去年下半年开启的半导体行业复苏,叠加以海思为代表的半导体国产化转移,公司产能利用率及产品结构持续改善,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恢复,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汽车电子、AIoT/5G等下游领域的蓬勃发展,公司下游高景气度有望持续,公司成熟制程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目前第二梯队传统玩家联电及格罗方德已经宣布放弃7nm及以下先进制程的研发,中芯国际肩负着大陆半导体芯片制造国产化的历史重任,受到政策及资金倾斜,公司在成熟制程经营状况持续改善的同时,大力进行先进制程的研发扩产,2019年三季度14nm制程顺利量产,N+1/N+2节点有望在今明两年逐步量产,随着先进制程的不断突破,有望持续推动大陆半导体国产化进程。
2020年一季报中芯国际归母净资产为447.8亿人民币,同时公司宣布科创板上市,预计募集资金约456.5亿人民币,同时考虑到超额配售募集资金约69.5亿人民币,募资完成后预计公司净资产总计约为970亿人民币。华创证券指出,目前科创板功率半导体IDM厂商华润微估值约为7倍PB,考虑到中芯国际的行业地位,给予6至7倍PB目标估值,对应市值区间为5820至6790亿人民币;晶圆代工全球龙头台积电目前市值约2万亿人民币,鉴于中芯国际先进制程的顺利推进,行业份额有望稳步提升,考虑到中芯国际的长期成长空间,给予台积电三分之一市值目标,约为6600亿人民币。结合两种估值方法,给予公司目标市值区间为5820-6790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为76.0-88.7元。
20年历经五位董事长和四位CEO
来自国信证券的资料显示,中芯国际历经五位董事长、四位CEO接力奋斗。2000年4月中芯国际由张汝京博士与王阳元院士,带领300多位台湾同胞和100多位欧美日韩等国专业人才共同创立,成立以来始终肩负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重任。创始人张博士及整个团队为了中芯国际建设呕心沥血,第一条产线仅用13月建成投产,3年时间已建设拥有4条8英寸和1条12英寸产线,为业界所惊叹。张博士为建设“中国的第一芯”遭到台湾方面百般阻挠,于2005年毅然放弃台湾户籍,胸怀大义令人敬佩,全心全意的付出为中芯国际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年发展历经磨难。2005年公司先后两次受到台积电专利起诉,前后共缴纳合计约4亿美金,2009年11月创始人张汝京博士被迫离职,同时中芯国际也停止了先进制程追赶的步伐。2012年邱慈云出任公司CEO,开始注重成熟工艺的研发,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但是先进制程上的技术差距和台积电进一步拉大。
中芯国际初期引入较多股东以解决资金问题,随着2009年张汝京博士淡出,追求先进制程步伐停滞,公司股权结构分散且部分股东看重短期财务回报,公司战略方向出现摇摆,与国际龙头先进制程差距逐步拉大。随着2015年大基金为代表的国家队22.5亿美元注资中芯南方,标志着国家意志核心主导中芯国际未来发展方向。同期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成为中芯国际董事长,公司从股权结构理顺到运营目标调整,再次坚定创始人张汝京博士为打造“中国第一芯”的初心。
2017年梁孟松博士加盟中芯任联席CEO,公司重回先进制程追赶行列。梁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其导师胡正明教授正是Finfet技术发明者。梁博士2003年曾帮助台积电优先攻克130nm“铜制程”技术难关,2014年再度帮助三星优先攻克14nm技术,可谓战功显赫。此次加盟中芯国际,仅300天帮助公司顺利突破14nm工艺关键节点,并且顺利推进N+1/N+2工艺的研发,开启对14nm及以下先进制程的追赶,重燃国人“中国第一芯”的希望。虽然公司跨越了20nm制程节点,在14nm及以下制程经验积累仍然有所不足,工艺提升之路仍旧任重而道远。
2020年中芯国际营收重拾增长态势,毛利率显现改善。近三年来营收保持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200亿人民币以上,20Q1受益国产替代的市场扩容机会,增速高达37.83%。预计随着14nm量产进程的加速,以及国内下游企业转单,今年营收有望实现高速增长。2019年下半年以来,中芯国际在28nm以上成熟制程维持较高景气度,产能利用率得到持续提升,销售毛利率2019年触底反弹。20年Q1公司收入为64.01亿元,同比增长38.42%。晶圆出货量折合成8英寸为140.67万片,同比增长29%;销售毛利率回升至25.81%,预计随着14nm先进制程的放量,销售毛利率将持续上行。Q1扣非后净利润为1.42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3.29亿元,实现盈利。公司指引2020年Q2收入环比增长3%-5%,收入区间为65.93亿元~67.21亿元,同比增长21%~23%,持续高增长。
中芯国际拥有7个厂区,国产替代需求驱动产能扩张稳步推进。目前公司在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拥有多个8英寸和12英寸的晶圆厂,截止20年Q1,月产能高达46.6万片/月(约当8英寸)。其中先进制程14nm产能已建设月产能6000片/月,良率高达95%以上,预计2020年度将达到1.5万片/月。随着中芯南方的顺利投产,完工后14nm月产能可扩张至3.5万片/月,极大地满足国内Fabless厂商对先进制程的需求。国产替代浪潮下,以华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基于产业链安全可控,逐步转单中芯国际。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攀升,持续维持在98%以上,景气度明显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