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FXPrime:疫情下的搭配干活,经济复苏的两大推手——财政与货币政策
作者:GKFXPrime 原创所有,转载请联系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一个家庭中夫妻通常都有各自的分工,丈夫或许主要负责赚钱增加收入,妻子则是管理家庭资源,通过调控开销来保证家庭生活丰富且有资金盈余。
一个国家的财政部和央行就是类似这样的分工角色。央行是负责通过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财政部则负责调整财政收支来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
疫情下的“夫妻”分工
在平时央行与财政部的作用或许没有那么显眼,但是在去年疫情蔓延之际,全球各经济体的财政部和央行纷纷出手,在百姓面前展示了各自的能力——如何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来解决各类涌现的问题。
疫情带来的首要问题便是医疗资源紧张。
对于国家来说,增加支出买东西是财政部的任务(扩大财政支出)。
根据中国财政部今年1月底公布的最新财政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上预算支出245588亿元,同比增长2.8%。
其中,在卫生健康科目下支出19201亿元,同比飙升15.2%。这意味着相比于2019年的16667亿元,去年财政部的卫生健康支出提高了2533亿元。
暂不清楚这其中疫情导致的支出具体金额是多少,但是从过去国务院的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的口径来看,这个比例肯定是不低的。
去年财政部执行的宽松政策不仅仅是增加对疫情防控资源的采购,还包括对确证患者个人负担的费用实行财政兜底,中央财政补助60%;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医疗工作人员,中央财政给予定额临时性工作补贴等等,一系列增加财政支出的财政政策。
在这期间,央行当然也在做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如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优惠利率贷款。通常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
(央行社融2020年规模柱状图)
从社融的趋势能看出,国内实体在逐渐复苏,融资规模在不断降低。相较于海外央行的印钱降息疯狂放水的宽松货币政策,国内更愿意将钱流向实体,避免未来的通胀。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着个人/企业。无论是海外的直接发放疫情救助金,又或是国内的税政策。这类直接影响民众和企业钱袋子,且无需偿还的政策通常是财政政策决定。
一般来说,大多数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针对一个经济体的总支出水平、总支出构成,或两者兼而有之。影响财政政策最广泛使用的手段是改变政府支出政策或政府税收政策。
疫情导致每个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这让出门上班成为了一种奢望。企业没法正常运转引发裁员,尤其是服务业。
去年2月1日连锁企业西贝莜面村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疫情致西贝2万多名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三个月”。而当时拥有550家门店和10万员工的海底捞,从1月26日也开始关店暂停营业,其线上外卖业务也都全线暂停。
(西贝莜面村社交媒体内容部分截图)
除了餐饮,电影、教育培训、旅游等等行业都受到疫情的强烈冲击。但是企业背后的房租成本、税收成本、工资成本依旧摆在那。财政部通过税收减免等手段来降低成本,避免企业倒闭。
如果一个政府认为一个经济体中没有足够的商业活动,它就可以增加支出,通常被称为刺激性支出。如果没有足够的税收收入来支付增加的支出,政府就会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等债务证券来借钱,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债务。这被称为赤字支出。
推动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
央行通常使用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或抑制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过激励个人和企业借贷和消费,旨在刺激经济活动。相反,通过限制放贷和刺激储蓄,货币政策可以作为抑制通货膨胀和其他与过热经济有关的问题的刹车。
说简单点,央行通过控制货币数量来驱动经济发展。
如果信贷易于获得,经济就会扩张;如果信贷不易获得,经济就会衰退。这里的信贷就是由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的。
在我国,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以及中央银行再贷款等等。这些工具的期限、金额、资金投放对象或许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为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同时达到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
加息加准这类鹰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各类企业开始控制自己的现金流,不再过度乐观看待商品市场的发展。企业投入的减少迭加还债周期的影响,引发整个消费者市场的需求减少,间接带动物价水平下跌。这里的物价可能是房价、可能是猪肉价格、也可能是其它各类金融资产的价格。
结语:
从宏观角度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政府用来调控经济的手段。但是两者在调控对象和执行部门上存在着不同。
而从微观来说,财政部发布的政策通常都是直接影响着个人,央行政策更多是影响金融机构,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在经济调控过程中,政府往往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搭配,进行“逆经济周期”调控。
更多汇文内容欢迎关注GKFX Prime官网:www.gkfxprime-chinese.com
客服中心:400 601 3683
在线客服QQ:800 881 005
邮箱:info_cn@gkfxprime.com
本文所含评论、新闻、研究、分析、价格及其他资料只能视作一般市场资讯,仅为协助读者了解市场形势而提供,并不构成投资建议。GKFXPrime已采取合理措施确保资料的准确性,但不能保证资料的精确度,及可随时更改而毋须作出通知。GKFXPrime不会为直接或间接使用或依赖此等资料而可能引致的任何亏损或损失(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盈利的损失)负责。(本文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